通达信大宗交易监控:如何通过大宗交易发现主力动向

大宗交易不是简单的"大单买卖"

很多人以为大宗交易就是金额比较大的买卖,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。大宗交易是A股市场特有的一种交易机制,简单来说就是买卖双方私下谈好价格和数量,然后通过交易所专门通道完成交易。和普通交易最大的区别是:大宗交易不会直接影响盘中股价走势。

我见过不少新手盯着大宗交易数据看,发现某只股票折价10%成交就吓得赶紧抛售,结果第二天股价反而大涨。这就是没搞懂大宗交易本质的表现。

为什么主力偏爱大宗交易通道?

主力资金动辄几千万上亿的资金量,如果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,股价早就被买飞了。通过大宗交易,主力可以:

  1. 一次性拿到足够筹码
  2. 避免冲击成本(不会把股价买得太高)
  3. 交易过程相对隐蔽

去年有个客户跟我分享过他的观察:某只中小盘股连续三天出现大宗交易,累计成交2亿元,但盘面毫无波澜。一周后公司突然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,股价直接三个涨停。这就是典型的主力通过大宗交易悄悄建仓的案例。

通达信如何帮你捕捉这些信号?

第一步:找到大宗交易数据入口

在通达信软件里,输入"16"调出大宗交易数据页面。这里能看到当天所有大宗交易记录,包括:

  • 成交价格(特别注意折溢价情况)
  • 成交量(占流通盘比例很关键)
  • 买卖方营业部(这个后面会重点讲)

第二步:关注这三大关键指标

  1. 折溢价率:折价10%和溢价5%完全是两个故事。一般来说:

    • 大幅折价可能是股东减持
    • 平价或小幅溢价往往是机构调仓
    • 异常溢价要警惕对倒嫌疑
  2. 成交量占比:单笔成交占流通盘1%以上就值得重点关注。特别是连续多日出现这种情况,大概率不是偶然。

  3. 营业部关联:点击成交记录能看到买卖方营业部。如果买方是"机构专用"席位,而卖方是某个营业部,这往往意味着专业机构在接盘。

实战中的三个经典套路

套路一:折价接盘后的拉升

去年某科技股出现连续大宗交易,折价率都在8%左右,接盘方全是机构席位。当时流通市值约50亿,两周内通过大宗交易接了近3亿筹码。随后股价在两个月内翻倍。

关键点:折价但机构接盘,说明他们看好后市空间。

套路二:溢价收购的明牌

某消费股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以溢价15%的价格收购了5%股份。这种异常溢价传递出强烈信号:要么公司有重大利好,要么是要争夺控制权。果然三个月后公司启动私有化。

关键点:超高溢价往往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。

套路三:对倒出货的陷阱

最要警惕的是同一营业部既买又卖,而且成交量巨大。这很可能是主力在对倒制造活跃假象。有个客户曾经看到某股票大宗交易很活跃,结果追进去后发现是庄家左手倒右手出货。

关键点:买卖方营业部相同且频繁交易要警惕。

我的独家监控方法

在通达信里可以设置条件预警(路径:功能-预警系统-条件预警设置),我通常会设置这几个条件:

  1. 单笔成交金额>5000万
  2. 折价率<-5%或溢价率>3%
  3. 成交量/流通盘>0.5%

这样系统会自动推送符合条件的大宗交易。去年用这个方法成功捕捉到某新能源车产业链公司的机构建仓信号,当时大宗交易均价32元,现在股价已经到80多了。

新手最容易踩的三个坑

  1. 只看价格不看量:一笔100万的折价交易和1个亿的平价交易,显然后者更有参考价值。

  2. 忽视时间维度:单日异动不如持续流入。我建议至少观察一周的累计数据。

  3. 过度解读单一信号:大宗交易只是辅助工具,要结合龙虎榜、资金流向等综合判断。

现在开户的特别福利

最近我们营业部和通达信合作推出了大宗交易监控专版,开户就能获得:

  • 定制化大宗交易预警模板
  • 每日机构大宗交易动向简报
  • 专属客户经理一对一解读服务

特别是对于资金量50万以上的客户,我们还会提供大宗交易对手方匹配服务——没错,你也有机会成为接盘机构的那一方。

上周刚有个客户通过我们这个渠道,以比市价低6%的价格一次性拿到了某半导体公司2000万的筹码,现在浮盈已经超过30%。这种机会在普通交易渠道根本不可能实现。

(这里省略具体开户引导话术,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补充)

最后说句实在话:大宗交易数据就像主力留下的脚印,关键是要学会分辨哪些是诱饵,哪些是真正的机会。我整理了一份《近半年大宗交易超额收益案例解析》,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我领取。

Logo

更多推荐